2020年7 月 16 日,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这则通知中表示: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 7 月 20 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中高风险地区暂不开放营业。电影院在经历了长达6个月的关闭,终于迎来曙光,然而经受了沉重打击的电影行业将何去何从。
一、危机和机遇并存
2020开年,当“史上最强春节档”的说法还广泛存在于行业媒体的稿件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给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影视行业带来沉重的一击,春节档影片集体撤档,各演出类节目、活动取消,影视拍摄暂停,影院关门歇业。疫情的蔓延加剧,让原本步入“小阳春”的影视产业遭遇了一次“倒春寒”。
据估计,占全年票房约10%的春节档原本预计给出了70亿左右的预期收益,结果几乎颗粒无收,原本狂揽票房的各大热门档期也一无所获。疫情让整个影视行业受到巨大压力,各个产业环节都遭遇了较大的损失,影视行业在这个寒冬举步维艰。一些行业头部公司尚有余粮持续运转;一些中小型公司面临倒闭危机;一些公司求新立异思考如何在逆境中生存,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活下来!
回顾17年前非典疫情爆发,或许可以找到答案。2003年内地电影正迎来划时代的新片《英雄》,最终斩获2.5亿票房,相较2002年的票房亚军《指环王》,票房仅有5620万,不难发现大众观影的热情高涨程度。但随着非典疫情蔓延,文化部门下发了《六类娱乐场所暂停营业》的通知,同样给当时的影视发展带来沉重打击。当年多部影片被迫延期下架,票房惨淡远超预期。
然而是危险也是机遇,疫情后,国家电影政策打开了华语电影市场发展的窗口,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香港电影就此进入了北上合作的新时代,这一举措使得民营公司获得和国营制片厂平起平坐的机会,开始成为电影市场主力。电影产业化的改革获得根本性的突破,带来了中国影视产业的持续高速增长。
二、疫情下的商业新模式
纵观2020年,疫情冲击下,突如其来的“黑天鹅”加剧了影视行业的洗牌工作。在各重大节日档期撤档后,一些影视公司开始看到了线上的发展新机遇,原定于春节档上映的《囧妈》,片方欢喜传媒就于1月23日发布公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欢欢喜喜与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包括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线上APP,让观众免费观看影片,这也是历史首次,春节档电影在线上首播。此次合作使得欢喜传媒股价直线拉升,当日收盘涨幅就超过43%,欢喜传媒半天市值涨了将近20亿港币,可谓赚的盆满钵满。除此之外,同样是春节档的《肥龙过江》等影片则采取了线上付费点播的创新模式。与此同时,以往一些被忽略的网络电影/电视剧也在此次疫情中大放异彩。
这一系列的操作,让互联网视频平台有了一次新的探索与影视出品方/发行方合作的新机会。对于出品方和发行方来说,与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合作也对未来探索线上播映成效有了一定程度的借鉴参考,未来有望实现更多合作模式和机会。在全国观众都不能出门的情况下,依赖于“宅经济”的网播电影和电视剧,相对于影院陷入绝境,各线上视频平台和电视台受到的冲击较小,甚至迎来了一些利好。各大平台也顺应形势纷纷调整了策略和布局,开始转战新的线上经营商业新模式,而用户在这一过程中也更熟悉并接纳了互联网平台看电影的模式,更大程度的刺激和促进了网络电影类型的丰富化和制作水平的提升。
三、影视行业将迎来融合性发展
目前,随着国内公共卫生事件形势的逐渐缓解,影视行业复工复产也正被提上日程。虽然恢复影视产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多地出台措施帮扶影院复工复产政策,且相关部门已发布对电影行业的税费支持政策,后续有望出台落地更多支持政策,加上消费者疫情期间长期呆在家里,其娱乐方式和观影欲或更趋上涨,行业有望持续回暖,走出低谷。
疫情期间国家电影局也积极鼓励院线跨地区兼并重组,对于经营管理不善的影院进行布局和重构,从而提高整合行业集中度。这次疫情也警醒了长期以来业务和盈利模式单一的影视制作和发行公司,除了传统的影视、剧集、综艺的制作经营之外,应当开启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做好内容储备和保证优质内容生产的同时,多结合当下的营销体系,关注互联网影视新业态,如直播、短视频平台、短剧等争取融合发展来取得更大成果与突破。
最后,让我们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尽管遭受了重创的影视行业不会一蹴而就,原地复活,但在庞大的消费群体的支撑下,触底反弹的一天也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