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实施,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从过去的“吃喝玩乐”变成了现如今的“你是什么垃圾”。习近平总书记从2016年12月2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上,明确要求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到今年6月2日再次对垃圾分类作出重要指示,垃圾分类制度的制定实施,已经是势在必行。今天我们不谈提高市容市貌,也不谈提升国民素质,更不谈所谓的同理心,我们来谈谈垃圾分类如何“创造需求”。
嗅觉敏锐的互联网人马上就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新的创业风口。
垃圾分类APP和小程序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出现在了各大手机平台,如支付宝上的“垃圾分类指南”、安卓上的“垃圾分类宝”、苹果store上的“垃圾分类”等等。不仅是垃圾分类查询类的手机软件,更有甚者出现了垃圾分类的小游戏,给手机软件种类开发注入新活力。
为了“垃圾”,淘宝商家有多拼?
根据淘宝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淘宝企业服务平台上“垃圾分类桶”的搜索量上涨了3倍多,成交同比涨超70%。淘宝极有家数据显示,整个6月份,垃圾桶的销量已经达到了300万件。但根据淘宝数据,在个人家用垃圾桶领域,买的最多的并不是上海人。也许是受6月28日住建部宣布全国46个重点城市都将逐步实施“垃圾分类”的影响,广东、江苏、浙江等相关地区的消费者都闻风而动,一个全国性的市场已然成型。
配套设施——千亿级风口
当经济乏力出现时,其主要体现为低欲望社会和需求消失。但是在进行分类之后,马上要采购专业湿垃圾转运车,效率和环保性都要好的多。上海一个城市就需要200辆以上,如果全国46个城市普及,那么仅仅转运车,一台20-30W,这就凭空创造出一个30-40亿市场。这只是垃圾运输车一个市场,如果还要新建中转站呢?升级现有垃圾处理站呢?
这是一个段子,但不是一个玩笑
最近大家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每天早晨,都要经受小区门口阿姨触达灵魂深处的拷问:侬是什么垃圾。虽然这是一个段子,但是“督导”这个岗位是必不可少的。
全国首批的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约有3.5亿人口,因垃圾分类而兴起的垃圾督导员行业,为社会提供了约58万的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的平稳运行。
垃圾分类制度实实在在地创造了需求,但它只是为了创造而创造么?答案显示是否定的。在创造需求的背后是政府支出,政府采购拉动消费。其实谁花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花钱,有人花钱就有人收入,有收入就必然会提高其购买力,购买力再转化成销费力,最终又转化成其他人的收入和消费,这就是所谓的经济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