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围绕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的总体思路,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提出覆盖完善金融体制、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科技创新、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此次会议强调,在金融科技和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的当下,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
监管陆续表态金融科技金融属性的同时,包括网络小贷暂行办法、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等监管文件相继出台。此次监管趋严是监管首次对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进行定调,未来互联网巨头从事的所有金融业务将逐渐纳入传统金融的监管框架中。
互联网金融迎“强监管时代”,短时间内将冲击现有的商业模式。监管文件的落地可能会显著影响包括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展业模式、业务空间等,以此前的网络小贷暂行办法为例,要求联合贷款模式的出资比例不能低于30%,深刻影响了未来联合贷款模式的增长潜力。
未来将建立成体系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规范行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严监管旨在建立系统性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未来需要密切关注后续相关业务的监管动向,除了反垄断之外,未来还可能出台的监管政策包括数据安全监管、互联网平台从事的以助贷业务为代表的金融业务监管等。中长期来看通过对行业的规范,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线上消费贷业务在未来仍有增量需求空间,预计增速放缓。当前国内居民的线上金融服务渗透率仍然不高,需求未充分得到挖掘,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受益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征信系统的逐步完善,线上消费金融服务更具普惠性,从而覆盖更多的中低端消费群体,能够充分挖掘此前传统银行业未开发的消费信贷需求,预计线上消费信贷占比仍将提升。但近期对于线上消费贷款业务的监管趋严,促进消费者理性消费,防范过度授信,预计线上消费信贷服务增速可能放缓,且未来的正式稿政策出台仍有可能改变现有的业务空间与模式。
随着金融科技被顶层定调,以银行IT、证券IT以及保险IT为主的金融科技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整体行业在政策的不断催化下,如资管新规、金融监管强需求等,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冲击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天花板正在不断被向上打开,金融科技改革深化,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基本建成,国家级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布局。目前,金融机构发展金融科技已经从不计成本投入的风口期进化至盈利导向的窗口期,金融科技加速变现,盈利导向日益显著。
(部分内容来源平安证券)